「康復」這個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被頻繁使用,但實際上很少有人理解它的確切含義。許多人認為復健是醫學治療的延伸訓練,但復健的真正本質是恢復失去的功能,重獲日常生活能力。換句話說,它不僅僅是恢復肌肉力量的過程,而是一個提升生活品質的過程。
「康復」一詞原本是「rehabilitation」(康復)的縮寫,意為恢復到適當的狀態。這不僅指醫療康復,也包括心理、社會和職業復健。例如,當身體的某個部位因疾病或受傷而無法正常運作時,我們會努力替代或補充該功能,使患者更接近原來的生活。這就是復健的本質。
人們普遍誤以為復健只適用於老年人和住院患者。然而,實際上,所有年齡和情況的人都需要康復,包括肌肉骨骼系統疾病、中風後遺症、交通事故損傷,甚至預防精神疾病和失智症的進展。在現代,旨在恢復運動員體能和產後身體機能的康復也被視為一個重要領域。
此外,康復並不局限於身體。各種各樣的專業人員齊心協力,提供各種服務,例如針對言語功能障礙者的言語聽力治療、針對日常生活活動困難者的職業治療,以及幫助行走和站立的物理治療。每種治療都有明確的目標,並根據目標殘疾和功能選擇最合適的方法。
在這裡,我們將總結主要的復健類型及其目的。
復健類型
|
主要目標
|
目標特徵
|
作業類型
|
物理治療(PT)
|
恢復和維持運動功能
|
步態、肌力、運動範圍
|
物理治療師
|
職能治療(OT)
|
獲得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心理護理
|
進食、排泄、更衣、嗜好、工作等。
|
職能治療師
|
語言聽力治療(ST)
|
改善言語、聽力和吞嚥能力
|
言語、吞嚥、發音、聽力
|
語言聽力治療師
|
心理社會康復
|
重返社會與維生
|
精神障礙、人際關係與職業功能
|
精神衛生及福利工作者等
|
這樣,復健治療就以多學科團隊合作為基礎,透過結合各專業的專業知識,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。不僅要考慮如何活動身體,還要考慮如何重返社會生活以及如何繼續工作。
理解復原的初衷並獲得適當的支持,不僅與個人的身體功能直接相關,也與他們的心理穩定性和社會獨立性息息相關。正確理解支持的意義,不僅對接受者,也對其家人和支持者至關重要,對最終結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。
許多人容易誤解治療和康復之間的區別,但這一點對於避免在康復的道路上誤入歧途至關重要。治療旨在消除疾病或受傷的直接原因,而復原則著眼於疾病之後的生活,是一個需要持續支持的過程。復原的重要性在未來可能日益凸顯,因為它將預防復發、維持功能,甚至融入社會。